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查看: 6718|回复: 0

[转载] 最后的拾荒者。

[复制链接]

3100

主题

688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93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8.2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期 Debug Time 讲一个边缘群体的故事。他们简称收破烂儿的。社会学上称他们为“ 拾荒者 ”,城市管理叫他们“ 流动人口 ”,很多市民称他们为“ 那个谁 ”。这实在称不上一个职业,也实在上不得台面。

当政策利好、资本集体拥抱垃圾回收的蓝海市场的时候,他们还在和交警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一退再退。“ 脏乱差 ”是摘不掉的帽子,有关部门又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没人想象得出来城市没这群人的话,垃圾还会增量到几何。

在和差评君的聊天中,他们中有的人对于这些称呼欣然接受,并且希望自己低到尘埃里,在和你聊完握手的时候坚决摆手,生怕沾满污秽的黑手脏了“ 大学生 ”;有的人摇着头申诉他们为城市环保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还有的人点上根烟咱们就是好兄弟,

“ 捡破烂儿无非一个谋生的行当,大不了不干,干别的总不能饿死吧。”

某种程度上,他们处在一种失语的境地。

1.jpeg

你捡破烂儿能把两个孩子“ 捡 ”上大学吗?

魏姐的一天是从凌晨四点开始的。

相识的人叫她“ 大个子 ”。身材高,虎背熊腰,能干活,皮肤黝黑。每天早晨四点半,她都要开着三轮车到 20 公里外的市中心收垃圾。三轮车改装过,电动马力大,五点多到城区。

延安路是杭州市规模最大的商业街,连接了市区最大的三个商圈。每到下午,这里都会聚集各色网红,按时“ 上班 ”走着走着突然给你来个一字马和公主抱,然后上传到社交软件上,获得大量的点赞和评论。当然没有随随便便的美若天仙,还有凹到天荒地老的造型。


0e3251d9efa225c.gif

在魏姐眼里,延安路是块宝地,西北有几个规模巨大的老小区,社区开放,只要三轮车停对地方,早晨六七点就可以完美躲过交警和社区的检查。

保洁、环卫工人、保姆都是提供废品的主力,还有早早起来遛弯儿的老业主,颤巍巍提着两小袋塑料瓶交给魏姐,换一顿早点钱。

“ 老人们还是有勤俭节约的习惯,你别看他住着这地方几百几千万的房,还是愿意囤东西,舍不得白扔。”


c31767a97d66bc0.jpeg

两个月前,魏姐发现小区的垃圾桶换成了新款,铁罩子一罩,每个小区的垃圾桶边儿上,都有大妈戴着红袖章,轮流站岗。魏姐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她觉得早晨那垃圾桶里基本没什么东西,塑料瓶、纸板这些可回收垃圾,都被保洁和环卫拿出来卖给自己了。

不过最近还有一些小区开始搞刷脸、刷牌的垃圾桶,锁在桶里的垃圾,外人不能再随意拣拾。魏姐认为这样政策对自己没有影响,回复差评君:

“ 大不了不收这个,我去西湖边儿转一圈能捡七八十斤。”


009874fe0387e84.jpeg

魏姐是安徽亳州人,十八年前跟着男人到杭州,搞个三轮车,还有一同来的二十多个老乡,到处翻垃圾桶扒垃圾桶,做着最末端的垃圾回收。社会学上称他们为“ 拾荒者 ”,城市管理叫他们“ 流动人口 ”。

一开始魏姐停在马路边儿上,通过承包周边写字楼、大厦产生的垃圾盈利。优势是稳定,没别的拾荒者争抢,问题是必须天天到,不自由,扣除承包费也赚不到多少钱,魏姐放弃了承包的方式,开始专注老小区的垃圾回收。

平时只要魏姐安全到达社区西边的小门,只消一两个小时就能收五六百斤塑料瓶,放到三轮车上能有三米高。隔三差五的,社区会有卫生检查,社区领导就会撵人,魏姐的应对之策就是起的更早,只要在八点领导上班之前搞定,就不会有差错。

也有失算的时候,社区旁边是一所小学,早晨接送的车辆经常聚集在小路,魏姐装包后的“ 巨型三轮 ”就成了阻碍交通的源头。被投诉了几次后,魏姐学乖了,来的既早又快,还顺带搞一下门口的卫生。

一旦进入市区,“ 魏姐们 ”的经过改装的三轮车就成了交警重点关照的对象,超载和违规进入专用车道是经常罚款的依据。最近扣车的情况少了,三十五十的罚款更多了,很多拾荒者把交警的行为看作是对他们不得已违规的默许,是对他们为城市垃圾分类、废品回收所作的贡献的理解。

打包的差不多的时候,魏姐就会叫自己的堂哥和老乡帮忙装车。饶是大个子魏姐,一个人也难以将五六百斤的垃圾固定在车上,往往要站在小板凳上,一人扶着,一层一层垒,十三四个编织袋绑着,有的还垂到挡风玻璃上。三轮车吱呀着喘粗气,魏姐油光黒亮的胳膊冒热气。


162af796c43cd66.jpeg

十几年魏姐在老家买了两套房子,送两个闺女上了大学,大女儿研究生读了政治。魏姐从车上拿出一份材料,说是女儿参加活动带回来的。

会议手册上写着:“ ‘ 大都市区建设进程中的美好生活需要 ’ 学术研讨会 ” 。

魏姐很自豪,为女儿,也为自己。

互联网+是年轻拾荒者的路子吗?

杭州的拾荒者多数和魏姐一样,来自安徽。早至八十年代,就有相当数量的安徽人背井离乡,到相对富庶但不算太远的杭州讨生活。这不是偶然或者短期效应,2017 年的人口流动数据显示,安徽全省十年人口流出 962.3 万,全国第一。

除了安徽人,湖南籍也是杭州拾荒大军的重要成员,并且更加拼命,“ 是一天 24 小时不睡觉的干,我们干不过他们。”

说这话的是张乐,安徽蚌埠人,26 岁。14 岁出门打工,在浙江台州的工厂做了 10 年,因为家庭变故到杭州开了废品回收站,刚满一年。

“ 我叔他们说,湖南人收可乐瓶( 塑料瓶 ),好比一块钱一斤收,一块钱一斤卖。你猜猜钱怎么赚?”

“ 他们晚上不睡觉,每个瓶子拧开灌一瓶盖水,增重,每个瓶子只加一盖子水。因为塑料厂那个鼓风机一盖水的瓶子正好吹的上去,再多一点就掉下来,人家就赚这个水钱,地盘儿和客户都有了。”

仿佛在传颂经久不衰的老故事,张乐歪着头看一脸不可思议的众人,好像回到了他叔讲给自己听时的场景。


dc8d74b1e96ff80.jpeg

张乐的叔开了十几年废品回收站,父亲也给叔当帮工。去年张乐因为做早餐生意赔本儿,老婆离婚丢下两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劝说他回来收废品,并愿意帮忙。

张乐废品店是开起来了,但坚决不要父亲过来。嘴上说着父亲年纪大,思想跟不上自己,过来添乱,实际上是担心自己再赔了,父亲也跟着吃苦。

当然,亲戚们思想跟不上时代,是张乐一直坚持的看法,就比如扩大废品回收规模。

黄家村可能是杭州城区最后的民间垃圾回收者聚集地。这个位于江干区的城中村,往南离杭州东站直线距离只有五公里,存在着大大小小几十家垃圾回收站,张乐和魏姐都住在这里。

张乐和大部分垃圾回收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只有26岁,接触了更新的资讯和理念。在杭州乃至全国的拾荒大军里,第二代往往通过父辈的积累摆脱了拾荒的宿命,像张乐这样走“回头路”的很少。

张乐的回收站有五六十平米,外屋堆放刚收的塑料瓶、纸板;内屋用于居住和摆放打包分类好的废品,彩钢板作屋顶,刚刚安装了烟雾报警器。张乐每天需要一人交易、分拣打包回收物,每晚要关门往纸厂送一趟纸板。


545.jpeg

不久前一家做纸板回收的互联网企业找张乐合作,张乐研究了对方的运营模式后,断定其做不长久。

这家公司通过在杭州市区小区租赁门面,每个网点雇佣七到八人,通过 App提供预约制纸板回收上门服务。张乐认为城区巨额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导致前期投资过大,而单次回收量过少导致上门服务的成本大大增加。

“ 本来一个低成本的事情,互联网是好,但是这个模式太不现实。”

张乐琢磨的是“ 扩大规模,减少中间环节 ”。一般来说民间回收从末端拾荒者,到流动废品商,到中型回收站、大型回收站,再到工厂经过层层环节,各层利润被大幅压缩。

以废纸板为例,末端回收价在五毛五一斤左右,纸厂回收价可能在八毛以上。张乐的货要先“ 压包 ”,也就是通过机器压缩成一个一吨的包。之后还不会卖到厂里,还要通过一道“ 垫资 ”,垫资中间人通过大量现金交易收购后再卖给纸厂,每车赚取 2000 元左右的提成。

“ 我们都是要现金结账的,纸厂不会现结散户的,所以人家能垫资。”

张乐认为在末端和医院、学校、写字楼谈妥承包,郊区找场地和机器,自己压包,利润率可以大大提高,甚至还可以提高和厂家的议价能力。

让张乐有点失望的是,干了几十年的亲戚们并不认为这耗资巨大的事情能够做成,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垃圾回收站,虽然辛苦点,但是足够了。

“ 他们不相信你能做起来,他们没想法,就是收垃圾,几十年都不会变。”

话说着,又来一车废品。张乐老练的捏了捏来人车上的纸板,断定已经泡水,压低了价格。

他将妻子离婚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没钱,总结“ 做什么都要看清现实 ”。因为“ 同甘共苦是不可能的,没钱只能有多远滚多远。”

如今赶在“ 互联网+垃圾 ”风口的企业,精明的做设备生产,技术服务,反而做垃圾回收的成了最难的事情。

企业忙着通过技术代替人力。数据显示,在 7 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实施当月,注册成立的垃圾分类企业达到 1004 家,上百个垃圾分类应用一夜之间上线。

很少有企业试图整合原有民间分类回收体系,而是在政策补贴中不断开辟“ 新模式 ”。实际上, 在垃圾的分拣阶段仍然离不开手工,经验丰富的拾荒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合其中,而不因为“ 零和博弈 ”被替代和淘汰。

环保的垃圾回收不环保?

根据长期研究中国废品回收体系的美国南加州大学环境史硕士、环保 NGO “ 零废弃村落 ”发起人陈立雯估计:“ 废品 ”在中国的城市垃圾中所占的比重约为 30 %,其中近 90% 得到回收。相比之下,在环保理念和政策都领先全美的加州,这个比例也只在 35% 左右。

这其中民间垃圾回收群体成为主力。仅以北京为例,2014年左右高峰期人数曾达到 30 万人之多。如今他们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夹缝生存。

除了电动三轮车的“ 路上囧遇 ”,这些大小垃圾回收站还面临着“ 百分之九十没证 ”的尴尬,无营业执照、无资格证、无合法场地证明。

“ 没有垃圾回收站这个选项,只有政府建垃圾分拣中心可以办证,我们这些小的不行。” 张乐这么说。


6.jpeg

( 民间回收往往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

但实际上和一般企业一样,废品回收站同样需要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唯一区别在于,还要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这对于拾荒者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成本,更何况即使有了这些,还要面对经常性的“ 查环保 ”。

2015 年新环境保护法的实行,废品回收站整顿成为重要的一项,“ 脏乱差 ”不再被容忍,同时随意堆砌的垃圾还存在着占道经营、安全隐患,这些都和城市发展格格不入。整顿的同时也在不断压缩着城市民间废品回收的规模。

差评君走访的经营者,大都经历了数十次的迁徙,从市中心逐渐往城郊移动。原因除了环保要求,还有城中村的拆迁改造。

上文提到的黄家村,也因为地处城区,形成了道路一边星棋布罗的垃圾回收站,一边拔地而起的高档楼盘的景象。一道渭泾分明的分界线,拦不住城市化的道路。


7.jpeg

无证的中型回收站靠着“ 关系 ”存活。

魏姐和张乐每天会把塑料垃圾运到黄家村西南的一家回收站,这里拥有大型粉碎机和压缩机,塑料瓶通过履带和人工分拣被粉碎打包,夏天旺季可以达到近 20 吨的回收量。整个场地机器声轰鸣, 空气中弥漫着塑料粉碎的酸味。平时场地大门紧闭,每进一辆车才会开门并迅速合上。


8.jpeg

张乐说之前厂子还会将粉碎的塑料进行水洗分离再烘干,因为“ 查环保 ”污染水资源被叫停。老板娘则否认了这件事。

前来交易的拾荒者对这里老板的身份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温州人,有人说是本地人,因为“ 硬关系 ”才能生存近二十年屹立不倒。

干了十几二十年的经营者们烦恼的是,寸土寸金的城市租金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城中村越来越少,废品回收的区域化和规范化却迟迟未来。

夏天即将过去,废品回收的旺季也将结束,嘴上说着干这行自由的魏姐还是天天往返于延安路和黄家村,年初一场意外男人腿部受伤,她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魏姐说当年一同来杭州收废品的老乡们都改行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去工地上拆房子,表弟买了大车跑运输。魏姐想着改行,可是男人和自己身无他技,又没驾驶证,杭州的垃圾又越来越多,每天跑这一趟能赚 500 块,终究是舍不得。

张乐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对于这个行业他既没有时间沉淀的依恋,也没有技能的羁绊,一切跟着行情走。

繁华的城市有梦想,也制造无常,或许,拾荒者不再担忧身份认同的问题,而应该是未来何去何从的新问题。

问题是,缺了他们,城市垃圾回收,真能行吗?

“ 一个城市的文明不只看强者的高度,还有弱势群体的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地图|童话镇

GMT+8, 2025.1.1 23:47 , Processed in 0.051488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